颜村位于太平镇东南部,距离太平镇政府约8公里,总面积约1830亩,其中耕地面积约920亩。相邻自然村有钱岗村、文阁村、影田村、红石村。颜村名称来源于南宋末年,因姓颜的人先来此地定居,故取名颜村,并沿用至今。
该村背山面田,村的西南有鱼塘七口,周围荔枝成园,村道环绕,主要山岭有禁头峰山,海拔最高1500米。主要河流有沙溪河,在村东方。水库有沙溪水库。
该村明弘治二年(1489年),属广州府从化县。明崇祯七年(1634年),属广州府从化县宁乐乡。清朝雍正八年(1730年),属广州府从化县马村堡颜村堡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属粤海道从化县南区。新中国成立后(1949年10月),属广东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从化县南区沙溪乡。1960年,属广州市从化县太平公社颜村大队(1960年3月至1962年12月钱岗分为颜村等六个大队)。1963年,属从化县太平公社钱岗大队(同年1月,颜村等六个大队合并为钱岗大队)。1979年,属从化县太平镇颜村大队。1994年,属从化市神岗镇颜村。2004年,属从化市太平镇颜村。2014年,属从化区太平镇颜村行政村至今。
该村主要姓氏有颜氏、陆氏。第一大姓为颜氏,明朝从安徽徽州迁移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广州番禺因洲,清朝再迁移至广州从化太平(原名:上番禺)。第二大姓为陆氏,是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广州从化太平颜村。
2015年末,该村户籍人口1040人。其中男性486人,女性554人,80岁以上36人,最年长者是陆社容,96岁,男性。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820人,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220人,实际在村人口820人。村民均为汉族,广府民系,使用粤方言(沙溪峒话)。据统计,2015年末,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30人、台湾同胞有100人。
该村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,主要作物有荔枝、水稻等。现多种植荔枝、水稻、龙眼等水果。村民基本以农业耕作及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。特色农产品有荔枝(钱岗糯米糍),该品种果形呈偏心脏形,具有果大、核细、肉滑、汁多、浓甜的特点,品种风味极佳,为荔枝最佳品。曾于2002年度获广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,2005年被评为从化市首批"一村一品"。传统食品有春节炸糖环、角仔,清明节的“九连糍”,端午节粽子等。
该村20世纪70年代通电,1995年通电话,2003年实行户户通自来水,2008年实现村道全面水泥硬底化,2013年通网络。乡道Y592 线经过本村。该村自1987年分开成立颜村村民委员会后,当年筹建颜村小学,由村民集资,平均每人100元。1999年建成颜村新村委办公大楼,2005年建成村道, 2006年由从化市委移动局、市人民法院、市审计局帮扶60万人民币在开发区购地建厂,厂房由管委会永宽公司、牛心岭村委、颜村三个单位共建,颜村占12%股权。2006年第一次改水成功,2011年建设村污水处理设施。在2012年“双扶双到”支持下,再次与永宽公司、屈洞村委、牛心岭村委联手筹建员工宿舍楼拟出租,面积300平方米,共7层,该项目2013年收益达3万元,年度集体收益达11万元。
颜村小学始建于1993年,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,校舍3层,每层4间标准课室。共入读5个班,一至五年级各一班,2003年由于镇级小学调整,颜村小学原有学生全部合并入读到钱岗八一小学,原小学旧址改建颜村幼儿园,主要负责接收颜村、钱岗村、文阁村、影田村、红石村五个行政村的教育工作。在园幼儿200人,教职工8人。村内有健身娱乐设施、小游园,村民活动中心有旧村沙滩广场,颜村文化室内有藏书1500册。
2007年我村按从化市卫生局农村医疗卫生站要求建有99平方米的村民卫生服务站,医护人员2名,全天为村民服务。
该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,现存1座。代表性民居有祖屋,建于明朝,占地面积260平方米,青砖绿瓦,全石地板,以条形石板铺地,石门柱,此屋曾有一位百岁老人居住。
该村主要宗祠有陆氏大宗祠、颜氏宗祠,位于陈屋岭、唐岭。陆氏大宗祠建成于明朝弘治十二年间(1499年),至今约有630年历史,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。祠堂内明亮宽敞,走入宗祠即随处可见,四周有明朝的字画,举头可见,内里为“三进”,一进为前厅,二进为中厅,即崇本堂,三进为后厅参拜,供奉先人所用,最有历史价值的是三进“神台”,神台以红砂岩石刻凿而成,雕工精细,具有典型的明朝特征。神台长约2.4米,宽约0.9米,高约1.4米。其正面镂空雕以祥草瑞花,神台前足以两尊金蟾托起,神台台面后沿阴刻建造时间为“大明宏治十二年岁次已末良旦立,1499年增城县碧江匠人草铭造”。此神台沿说是陆氏大宗祠落成,志庆时由增城,碧江友人所赠送。陆氏大宗祠的正面相当之有气势,令人有一种莫名的崇高感觉,横挂大扁为陆氏大宗祠,两门侧刻有对联为“诗书开越,忠孝传家”,东西两廊为“礼仪两门”,瓦面上两条栩栩如生的鳌鱼对视而立。几经风雨的洗礼,陆氏大宗祠日渐残旧,于清朝同治六年由陆氏子孙筹款对宗祠进行重建,并刻下功德碑,主要有始祖应乔陆公,叔祖秀夫公等各位先人。1995年,陆氏宗亲及各界友人捐资对祠堂进行了重修执漏,以至今仍保存良好的状况。陆氏大宗祠具有一定的历史、建筑、文化价值,2008年12月确认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陆氏大宗祠外观
颜氏宗祠,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二年(1499年),由陆氏子孙为颜氏兴建颜氏宗祠。宗祠外观为青砖绿瓦,祠堂正门写有颜氏宗祠四个大字。两边有对联“诗书开越,忠孝传家”。由于过于陈旧破烂,于2003年全部拆除重建,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,为不可移动文物。
该村代表性碑刻有始祖叔祖秀夫公,立于明朝,现存于陆氏大宗祠拜桌。代表性楹联有“诗书开越、忠孝传家”,书于明弘治十二年,现存于陆氏大宗祠。代表性匾额有陆氏大宗祠,现存于陆氏大宗祠门口。
该村主要宗族活动有两个,一个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炮会(据说此日为秀夫公的生日),该村组织村民舞狮、烧烟花、聚会,以示庆祝。另一个是二月十三洪圣庙会,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洪圣大王诞辰,各自然村的村民备办祭品,敲锣打鼓去参拜神灵,晚上各村大排筵席,入夜时在高庙放烟花。
村民闹元宵活动
该村主要的历史事件有两件,一是陆秀夫是南宋左丞相,故陆氏大宗祠以前是有官名、功名才称为大宗祠,颜村陆氏大宗祠碑刻记载有祖叔陆秀夫。二是2009年7月1日,从化钱岗糯米糍荔枝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,成为从化市首个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产品。钱岗糯米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、文阁村、颜村、影田村、红石村5个村所属区域。
该村的历史掌故有两个,一是陆氏大宗祠的来由掌故:该宗祠记载有陆秀夫叔祖的过往历程,颜村先有颜氏宗亲定居生活,再有陆氏兄弟从河南途迁至太平颜村,生活撩泊,难为生计,故上门为颜氏做长工,颜氏当时亦人丁单薄,劳力小缺,一来二去之后,陆兄成为颜氏上门女婿,定居于颜村,时日已过,陆氏人口发展比颜氏更快,亦有一起途迁来的其余二兄弟在钱岗生活帮助(钱岗的广裕房,文阁的南泽房,颜村的追远房)日子过的相当富裕。于大明弘历十二年筹建陆氏大宗祠(此时间与现存宗祠中始建时间不同),远古时期能立大宗祠的为数不多,一定要有相当功名才能成立,陆氏有陆秀夫叔祖(1236年-1279年),有陆贾先人,故能定为陆氏大宗祠。二是祠堂大门一对联掌故,上联“诗书开越”所指为陆贾(约前240年-前170年)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室,汉代著名辨士陆贾凭三寸不烂之舌,说服了秦朝遗臣南越王赵佗归顺汉室,避免了兵戈讨伐,岭南得以归化;下联“忠孝传家”指为陆秀夫舍生弃辱,毅然背上末代小皇帝赵昺蹈海而死的故事。陆秀夫,字君实,楚州盐城(今江苏盐城)人,生于端平三年(1236年)、卒于祥光二年(1279年)。他生活在只统治着中国半壁疆土的南宋,中国历史上最狼狈的朝廷之一。末朝三任小皇帝不是做了亡国君,便是做了终日漂泊海上的亡命者。元宋战争中,元军也将不屈服的宋军全部围困在崖山的海上,在战斗的最后一刻,负责守护皇帝的左丞相陆秀夫看到大势已去,不愿投降成为亡国奴,毅然先将自己的妻儿驱赶下海,然后背着9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,中国历史上的大宋王朝,随着这悲情一跳而宣告灭亡。此战战死和投海的宋军及家属共10万人……宋军最后的少数残部,漂流至阳江的螺岛,遇到台风,全军覆没。后人把螺岛改为了海陵岛,也就是海上的陵墓。海陵岛,也就是现在的闸坡。
该村主要人物有陆秀夫,生卒年是公元1236年-公元1279年,是南宋左丞相,陆秀夫为保南宋太子在新会崖门抱主赴海,宁死不降。陆氏大宗祠碑刻记载有祖叔陆秀夫。
陆子良,生卒年不详,抗日英雄,从化、花县、增城三县联防中队长。
该村坚持农业观光生产发展,建设农业强村,按照广州市美丽乡村方案打造现代化美丽乡村。
该村建议:颜村陆氏大宗祠始建于大明弘治年间(于现存宗祠中始建时间不同)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由于历史原因,早年做过猪场、谷物仓库等,现存的牌匾等陈旧破烂,急需维修,樑瓦面漏水现象严重。叔祖陆秀夫有碑文记载,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,对整座祠堂进行全面的复古维修。
(资料填报人:颜国辉初稿撰写人:陆泳诗)